《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耿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彰显巨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治水史和我国基本国情水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面临的新老水问题,科学研判我国治水新形势,开创性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这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的思路主线,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金钥匙”,对推进灌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灌区的供水对象中,农村占绝大比例,事关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大中型灌区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是名副其实的“粮袋子”“菜篮子”。身为灌区一名工作人员,要切实做到心到、身到、情到,积极贡献个人力量,助推灌区高质量发展,以灌区高质量发展促进粮食产能不断提升。
心到,意味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灌区工作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心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人民的负责,才能在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时不退缩、不推诿,积极主动地去谋划、去执行。心到还要求要用心思考。不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要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用心去研究政策,用足用活政策,将国家的大政方针与灌区的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助推灌区高质量发展。
身到,就是要参与到各项工作当中。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凭想当然工作,那样永远无法真正了解灌区的实际情况。比如灌区渠道水利设施损坏,只有到现场查看,才能准确判断损坏程度,从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及时进行修复。编制国家“两重”大型灌区改造项目,只有身到田间地头,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
情到,就是要对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群众的支持,灌区工作将寸步难行。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积极配合开展工作。情到还体现在工作态度上,脸上要有笑容,言语要有温度,让群众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在灌区续建现代化工程建设中,我们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细节,关注群众的感受,工程就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是充满温暖和关爱的民心工程。
灌区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自觉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认真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为推动灌区水利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