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户协会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灌区发展 > 用水户协会建设

改革末级渠系管理体制促进灌区农业节水增效

发布时间:2024-03-05 点击:

南阳市鸭河口灌区是河南省最大的水库自流灌区,是实施国家级节水改造项目的重点灌区。同时,又是全国第一批24个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近年来,我们坚持改革与改造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全力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使灌区综合效益明显增强。同时,通过加大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主的田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为促进灌区良性运行不断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截止目前,全灌区以不同边界为单元共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50个,涉及22个乡镇、219个行政村,有效灌溉面积达39.6万亩,占整个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30%。协会共管理支渠59条,管理斗渠171条,参与农户28.01万人,其中18个协会已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各协会的章程和制度都比较齐全。尤其是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区内的汉冢乡白桐干七支渠协会和二分干一支渠协会、茶庵乡白桐六支渠协会,涉及10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1.94万人,管理面积3.1万亩,已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新格局,不仅成为了灌区末级渠系改造的精品区,而且在协会管理上成为了全灌区的典范。

协会管理组织的建立与运行实践,在计划用水、水费收交、工程管理上都发挥了应有作用。主要体现:

一、促进了工程管理规范化,提高了工程完好率。把田间工程的使用和管理交给协会,协会内部实行了承包管理,明确了责权利,使工程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协会管理范围内工程完好率由以前的70%提高到了90%以上。

二、理顺了用水秩序,增强了农民节水意识,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扩大了灌溉面积。改制后,用水者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管理,进行自我约束,按章操作,做到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先急后缓,先下游后上游,杜绝了乱扒乱堵的水事纠纷。同时,增强了用水的计划性和农民节水意识。改制区域亩均次用水量由原来的200多方下降到100多方,灌溉效率大大提高,灌溉周期由原来的20多天缩短到15天。用水秩序井然有序,达到了上下游均衡受益。原来14条支渠下游21个行政村用水困难或多年用不上水的地方,目前不但用了水,而且扩大浇地面积近3万亩。特别是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区支渠以下灌溉水利用系数由以前的0.52提高到0.85,提高33个百分点。

三、增强了农民的水商品意识,水费征收难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以往村组为了少交水费,晚要水、少要水,而影响了农业灌溉效益。农户有怨言,管理部门无能为力,农民交费积极性不高。成立协会后,农户根据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的作物生育期墒情,及时要水灌溉,既缓解了抗旱用水高峰,又使作物得到适时灌溉,灌溉效益明显提高,农民得到了实惠,交费积极性明显提高。水费收交率由改制前的不足21%提高到了60%以上。特别是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范围内的三个协会,随着工程条件的改善和管理措施的加强,水费收取逐年稳步提高。2006年水费收取率为80%;2007年水费收取率为82%,2008年水费收取率为83%,比2006年以前高10个百分点。

四、减轻了农民负担,密切了干群关系。协会成立后,每次放水用水户代表日夜坚守在渠上维护用水秩序,服务到户,送水到田头,规范管理,水务公开,增强了透明度,降低了灌溉成本,农民非常满意。改制区域单位面积灌溉成本平均下降20%左右。二分干一支渠协会组建前亩均实收水费23.3元,水费总额为27万元。实行协会管理后,水费总额22.33万元,农民实际负担水费支出减少4.67万元,降低了17.3%。

五、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改革增强了农民的用水信心,调动了他们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积极性。县乡政府都把鸭灌区作为强力推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部位,利用灌区优势,发展以优质水稻、蔬菜为主的高产高效作物,使灌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灌区改制区域内优质高效作物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亩均效益增长30%以上。

主办单位:南阳市鸭河口灌区服务中心

Copyright ?2019 Powerde by 南阳市鸭河口灌区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阳市建设中路20号 备案号:豫ICP备16022262号-1 技术支持:创想网络